01
每每聽到孵化人介紹自己的的載體有多大多大時,就嗡嗡喻頭疼。
許多人卻樂此不疲就好這一口,說完多大還嫌不夠,還會補充在多少省多少市布局了多少個載體,總面積達到多少多少平方。
如果頭疼得還沒暈倒,還會聽到真假難辨的國外布局的載體,然后,信誓旦旦表達已經形成全球網絡孵化。
很久以前,就聽到過一個故事,無法確認真假,說是一個很牛逼的孵化器,面積達到7位數平方,各種資質拿全了,名氣也有了,關鍵是財大氣粗了,于是,也想上市再火一把。
信心滿滿請了券商,花不少錢做了各種規范,已經放出口風營造輿論了。
結果,材料報上去卻石沉大海,左打聽右打聽才知道,根據材料和營收,把他們歸到了地產類。
不過十幾萬平方的面積,到地產類里純屬小巫見大巫,不石沉大海才怪。時至今日,孵化器還動輒談大小,就真的過氣了。
02
為什么叫過氣呢?
因為,孵化器好不好,強不強,真的和載體的大小沒什么直接關系。
如果一定要說有關系,或許結論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因是,但凡載體面積數量不斷增加的孵化器,基本上可以粗暴地結論,它不會成為好的孵化器。
很多人忽略了,租賃、裝修、招商引資、經營載體,也需要投入,很辛苦,既要考慮地方政府的稅收要求,又要平衡租金的差價和盈虧。關鍵是,還要花許多心思成本、時間、費用去編材料主動匯報,申請資質搞關系。
一支這樣的團隊,想要轉變成孵化的團隊,比登天還難。
而如此這般的二房東游戲,已經玩了許久許久,不但自身毫無新意,大家伙捫心自問也玩不出什么名堂。
高質量孵化器的口號一提,考核備案的風向標一變,過氣還是很禮貌的說
法。
03
比大小過氣了,我們又習慣了比,而且,特別喜歡比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比如孵化器,孵化看不見 (其實是難看見),于是就比器,這樣樂呵呵傻乎乎比了幾十年了,現在說過氣了,那么,以后比什么呢?
答案是,比長短,比孵化的長短。
當然,比長短之前,必須先定義孵化,否則,又會亂套,因為,真真假假的孵化和孵化人太多了,多得讓很多人相信他們就是孵化和孵化人。
這里,只給孵化確定兩個指標,有,就是孵化,沒有,對不起,哪怕你簽了孵化協議,也不是。
當然,你可以保留藐視這種指標定義的權力,更可以反駁或參與討論。
兩個指標,分別是增值服務協議和股權投資協議,前者有協議、有金額、有票據可查,后者只需企查查一下即可。
這倆指標的重要性或價值先前已經分享過,不再重復。
04
孵化指標定義清楚了,才能論長短長短這里關注的主要是長,如同大小關注的主要是大。
顯而易見,要想讓孵化變長,必須得趁早,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孵化更得早起,早到創業者還在商業計劃書階段就介入,早到創業者有創業想法了就找上門來。
當然,越早也越容易通過孵化進入,越容易體現孵化的作用和價值,雖然前期投入風險也最大。
然后,才是緊緊黏住,一起成長,通過增值服務進入持股孵化,一旦持股孵化了,才能保證企業畢業后仍然保持孵化關系。
一個企業畢業走了,不在器里了,天南海北了,仍然可以通過股權關系保持孵化服務,分享收獲價值,想想,都是件美好的事情。
這樣,才能拉長孵化的長度,擁有這樣的長度,才能體現孵化的水平能力和情懷,擁有和很多企業這樣的長度關系,才能體現孵化的成功和成就。
比孵化的長度,才是孵化的潮流。
END
?綠天使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服務戰略新興領域,為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產業升級服務的機構。以孵化基地為支點,調動、整合各方資源,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環境優良的創業生態圈。綠天使集團目前已運營18個創業園區和22個產業園區,成立3支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孵化企業3000余家,已投資企業近60余家。通過在相關領域不斷深耕,綠天使集團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的特色運營模式,打造鏈條式、專業化、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促進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升級,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助力行業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生態共享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