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發展狀況
(1)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之一。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經歷6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主研發、配套完整、設備先進、規模經營的集研發、設計、制造、試驗和服務于一體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體系,包括電力機車、內燃機車、動車組、鐵道客車、鐵道貨車、城軌車輛、機車車輛關鍵部件、信號設備、牽引供電設備、軌道工程機械設備等10個專業制造系統,特別是近十年來在“高速”、“重載”、“便捷”、“環保”技術路線推進下,高速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是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自主創新程度最高、國際創新競爭力最強、產業帶動效應最明顯的行業之一,已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推動我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2)政策與市場雙重作用推動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快速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是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代表。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簡稱《技術路線圖》)對軌道交通裝備提出了目標要求,到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能力和主導產品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行業銷售產值超過6500億元,境外業務比重超過30%,服務業比重超過15%,重點產品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到2025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體系,在主要領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境外業務占比達到40%,服務業占比超過20%,主導國際標準修訂,建成全球領先的現代化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占據全球產業鏈的高端。
在國家利好政策引導和市場強勁需求拉動下,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正進入高速成長期,到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銷售產值超過6500億元的市場需求為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鐵路機車車輛及動車組制造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市場需求保守估計將在萬億元左右。
(3)高鐵動車組和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作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重要支柱性產業,將伴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全面帶動整個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全球影響力。高鐵已成為我國外交名片之一,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中軌道交通裝備的重要領航人。隨著我國政府強有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區域輻射中南亞、南亞、中亞、和西亞等國家,并延伸至東歐、北非,這些區域都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有迫切需求。按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63%,其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9%。“一帶一路”作為我國國家戰略,對我國產能轉移、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升級和確立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高鐵動車組和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作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重要支柱性產業,以其特有的綠色環保、大運量交通方式等特點,將成為“一帶一路”的先鋒,帶動上游鋼鐵、有色金屬、軌道基建施工、配套設備建設及中下游車輛裝備相關配件、城市運營、物流、客貨運輸等整個產業鏈全面協同發展,提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2、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強化軌道交通行業領先發展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國際競爭力
國家“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輕量化、系列化、標準化、平臺化發展,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研制先進可靠的系列產品,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創新體系,打造覆蓋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全產業鏈布局。形成中國標準新型高速動車組、節能型永磁電機驅動高速列車、30噸軸重重載電力機車和車輛、大型養路機械等產品系列,推進時速500公里輪軌試驗列車、時速600公里磁懸浮系統等新型列車研發和產業化,構建完整產業鏈。加強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認證綜合能力建設。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面向大城市復雜市域交通需求,推動時速120-160公里、與城市軌道交通無縫銜接的市域(郊)鐵路裝備,適應不同技術路線的跨座式單軌,自動導軌快捷運輸系統等研發與應用,構建時速200公里及以下中低速磁懸浮系統的設計、制造、試驗、檢測技術平臺,建立完善產品認證制度,建立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標準和規范,領跑國際技術標準。伴隨全球軌道交通行業新一輪發展現狀,我國將繼續強化在國際軌道交通領域領先發展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國際競爭力。
(2)高端裝備、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產業將實現突破發展,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
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順應我國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發展趨勢,加快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與核心部件,推進重大裝備與系統的工程應用和產業化,促進產業鏈協調發展,塑造中國制造新形象,帶動制造業水平全面提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此外,國家著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裝備與部件的性能和質量,重點打造智能制造體系,強化基礎支撐,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開展集計算、通信與控制于一體的信息物理系統(CPS)頂層設計,探索構建貫穿生產制造全過程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提供重點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推進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建設測試驗證平臺,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未來,我國高端裝備、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產業的突破式發展,將引領中國制造在國際舞臺實現新跨越。
(3)我國軌道交通行業市場容量大,前景廣闊,可實現跳躍式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城市邊緣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流通量急劇增加,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傳統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經無法滿足城市人群日常需求,因此運量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綠色交通已成為各大城市解決交通日益緊張問題的必由之路。而在鐵路方面明確要完善國家高速鐵路網絡,提升中西部鐵路通達通暢水平,加快推進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伴隨鐵路軌道交通、城際市域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三線全開,我國已進入軌道交通全面提速時代,全國各地都在籌劃高鐵、地鐵、城際軌道等建設工作,將極大擴充軌道交通市場容量,帶動軌道交通行業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實現跳躍式快速增長。
展望未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景氣度在向上,其中動車和城軌是主力:①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在著重強調的9個重點領域中軌交裝備放在第一位,凸顯出軌交裝備在國家層面的戰略地位。②根據在建線路的逐條統計,預計未來三年動車年均需求在400標列以上,貨運動車化及時速160公里集中式動車對普客25T的全面替代,動車需求存在進一步超預期的空間。③地鐵未來三年迎來通車高峰期,從中車目前城軌增速及訂單也已經在體現,2017年前三季度中車城軌業務同比增長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