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 - 地理位置
泰安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地處東經116°02′至117°59′、北緯35°38′至36°28′之間,東西長約176.6公里,南北寬約93.5公里。泰安市屬魯中經濟區。北以泰山與濟南為界,南與濟寧市相連,東與萊蕪和臨沂地區毗鄰,西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處于山東省東部大開放和西部大開放的結合部,利于東拓西進,開展經濟技術協作與聯合。
泰安市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橫成網,航運正在起步。(1) 鐵路有國家大干線“京滬路”穿越南北,辛泰、泰肥、磁 博三支線橫跨東西。2002年境內鐵路營運里程219公里,,另有聯接各大廠礦、轉儲基地的專用30多條,100公里。鐵路密度2.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1.02公里的平均水平。(2)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其中國道289.8公里,省道845.7公里,縣路1364.9公里, 鄉路1817.7公里,專用路32.4公里。2002年總通車里程4350.5公里,其中晴雨通車里程4328.2公里。公路密度為56.1公里/百平方公里。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為泰安市經濟大發展提供了保證。泰城為市機關駐地,位于泰山腳下。城依山而建,山城一體,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公里,南至三孔圣地曲阜市74.6公里,是山東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熱線的中點,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一山”指泰山,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 文化遺產”,被中外名人譽為“東方歷史文化寶庫”。北依山東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瓷都淄博,西瀕黃河,接壤地區:濟南、聊城、濟寧、臨沂、萊蕪、淄博。面積7762平方公里,總面積7762平方公里,人口538.6萬人,轄泰山區、岱岳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6個縣市區。

泰安市 - 物產礦產
礦產資源有石膏、天然硫、煤、石灰石、石棉等,其中石膏和硫的儲量在中國居首位。已開采的礦產有煤、鐵、銅、石膏、耐火土、鉀長石、石棉、鉀鹽、巖鹽、石灰石、花崗石、麥飯石、礦泉水等。
特產有肥城桃(佛桃)、泰山赤鱗魚、泰山赤靈芝、泰山板栗、葛石大棗、河岔山鴨蛋、萊蕪黃姜、汶河花生、東平湖鯉魚、四大名藥(何首烏、紫草、黃精、四葉參)。
泰安市 - 科技教育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 泰安獲獎科技成果141項。其中,省級科學進步獎42項,市級科技進步獎99項;國家火炬 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3家,國家“863”科技成果產業基地2家;全年申請專利2548件,增加1368件,授權764件,增加316件,其中發明59件,增加22件;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0項,增加16項,合同金額2210萬元,增長188.5%。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2007年, 泰安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7家,比上年增加50家,高新技術產品1165個,增加58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64.8億元,增長45.4%,提高15.0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26.9%,提高3.0個百分點。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2007年, 泰安6所普通高校共招生2.4萬人,在校生8.8萬人;28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7.7萬人,專任教師2554人;228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9.7萬人,專任教師2.2萬人;678所小學在校學生34.3萬人,專任教師2.2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成人識字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9.3%。
泰安市 - 對外交往
對外交往的質量和程度,是一個地區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這對于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將發揮重大的作用。自改革開放的以來,泰安市歷界政府都高度重視對外友好工作,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謀求國際合作是實現國際化戰略的重點,而友好城市關系則起著重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友好城市這一形式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有力的推動著國際交流和合作,既可以為國家的總體外交服務,又可以促進當地政府的對外開放,加快外向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泰安市友好城市起步于1984年。1987年5月份,泰安市與日本橋本市建立了泰安市第一對友好城市關系,經過20年的發展,截至2007年3月,泰安市共有友好城市8對,大大拓寬了泰安市對外交往交流的渠道。利用友好城市關系這一橋梁與紐帶,推動泰安市積極有力地進行國際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在開拓國際市場、引進技術和人才、吸引投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動了泰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高了泰安的國際知名度,加快了泰安與世界接軌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