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簡稱“筑”,別稱林城、筑城,貴州省轄地級市、省會、Ⅰ型大城市,中國西南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區(qū)域創(chuàng)新中心和中國重要的生態(tài)休閑度假旅游城市。 介于東經106°07′—107°17′,北緯26°11′—26°55′之間,總面積8043平方千米 ,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市的平壩區(qū)和畢節(jié)市的織金縣,北鄰畢節(jié)市的黔西市、金沙縣和遵義市的播州區(qū)。截至2022年4月,貴陽市下轄6個區(qū)、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2022年末,貴陽市常住人口622.04萬人 。
貴陽原為邊疆民族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至漢初,貴陽地區(qū)屬古夜郎。漢代設牂牁郡,貴陽為牂牁郡治所,明代設貴陽府。民國三年(1914年),改設貴陽縣,四年(1915),民國三十年(1941年)撤銷貴陽縣,以貴陽城區(qū)及近郊設立貴陽市。 境內有山地、河流、峽谷、湖泊、巖溶、洞穴、瀑布、原始森林、人文、古城樓閣等32種旅游景點。
貴陽市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西南地區(qū)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樞紐、工業(yè)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是國家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集聚區(qū),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qū)核心區(qū)。貴陽是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循環(huán)經濟試點城市 、中國綜合性鐵路樞紐、中國避暑之都,曾登“中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
喀斯特地貌的地質基礎。從前寒武紀至中生代三疊紀末期以前的數億年中,海進與海退不斷,時而成為陸地,時而成為海洋。在海洋中,巨厚的碳酸鹽巖沉積下來,成為當今貴陽市喀斯特地貌的地質基礎。
丹霞地貌的地質基礎。距今約2.05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發(fā)生的強烈的印支運動,使貴州全境隆起成為陸地,貴陽從此結束了海浸歷史。此時的貴陽市與現在地貌不同的是東北部、東部和南部較高,西部較低。由于沉積盆地的下降,在距今約1.95億年前的早、中侏羅紀,又有一支湖水從四川和重慶方向侵入貴州。道真、湄潭、開陽、貴定、長順、紫云和貞豐一線以西直到重慶和四川,又形成了大面積的內陸湖泊,稱為古巴蜀湖,貴陽的西半部被古巴蜀湖所淹沒,在湖中沉積形成了一類紫紅色砂巖和頁巖,奠定當今貴陽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質基礎。
非喀斯特地貌的地質基礎。8.5億年前因海底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輕變質層凝灰?guī)r、輕變質板巖等變質巖和以后各地質時期形成的碎屑巖,在水流的侵蝕作用下形成流水地貌,成為當今觀山湖區(qū)九龍山、云歸山等非喀斯特名山的地質基礎。此外,距今6500萬年前新生代的古近紀以來,印度板塊的北移猛烈地擠壓歐亞板塊,使歐亞大陸向北移動,這就是著名的喜馬拉雅運動。喜馬拉雅運動使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消失,代之以在歐洲隆起一座阿爾卑斯山脈,在亞洲隆起了喜馬拉雅山脈。而貴陽隨之隆起,形成西南部高、東北部低的現代地貌的基本格局。
貴陽市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丘陵面積占貴陽總面積的84.61%;相當于“平地”的山間平壩(見壩子)僅占貴陽市總面積的15.39%,是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會城市。地貌這一特點所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是,山高坡陡,在暴雨季節(ji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是造成喀斯特地區(qū)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之一。
喀斯特地貌極為發(fā)育。喀斯特出露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5.03%。各區(qū)縣市喀斯特出露面積占該地區(qū)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均高于全省的61.92%,高于中國其他省會城市。
貴陽市位于長江與珠江兩大流域分水嶺地帶,分水嶺為苗嶺。苗嶺橫亙于貴陽市境的中南部,在花溪公園南約3千米的南北向喀斯特寬谷中,苗嶺一反高大山嶺的常態(tài),以低洼的地形橫穿該喀斯特寬谷而過,形成無嶺而分水的奇特地貌現象。
貴陽市雨日相對較多,但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段:一個時段在每年的5~6月,太平洋熱帶海洋氣團以夏季風的形式進入貴陽,此時貴陽的雨季到來,因此陰雨天較多。另一個時段出現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這時北方冷空氣南下,冷氣團從貴陽向昆明方向移動時要爬行云貴高原,移動速度極其緩慢,處于準靜止狀態(tài),形成了著名的“云貴準靜止鋒”(又稱昆明準靜止鋒);貴陽處于準靜止鋒的鋒面下,因此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而在每年的7~9月,晴天則相對較多,有的年份甚至有半個月無雨,出現“伏旱”。
地下河發(fā)育。貴陽市喀斯特面積廣大,因此,地下河發(fā)育是貴陽水文的一大特色。大小井地下河系是貴州省最大的地下河系統(tǒng),流域范圍含貴陽市花溪區(qū)高坡苗族鄉(xiāng)以及平塘、惠水、羅甸三縣的部分鄉(xiāng)鎮(zhèn)。主源頭出自惠水縣,別源出自花溪高坡。出水口在羅甸縣董當鄉(xiāng)大小井村的大井和小井。干流長90余千米,流域面積1943.2平方千米。清鎮(zhèn)暗流河是以地下河發(fā)育為特征命名的河流。清水河主源發(fā)源于安順市平壩縣馬場鎮(zhèn)白泥田,由喀斯特泉水匯集而成,以兩處伏流河段進入松柏山水庫。著名的花溪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中的天河潭景區(qū),也是以地下河發(fā)育為其特色。
均屬雨源性河流。貴陽市河流水源補給方式主要是大氣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補給。河流具有暴漲、暴落的特點。
貴陽市沒有天然湖泊,都是因水電站建設或因灌溉、防洪或人畜飲水而修建的人工水庫。主要有清鎮(zhèn)紅楓湖、迎燕、右二水庫;市區(qū)有百花湖、觀山湖、松柏山水庫、花溪水庫、阿哈水庫以及紅巖、石筍溝、沙田、汪官、楊梅等水庫;修文縣有巖鷹山、蚌殼、爛泥、浪潮、高潮、格老寨等水庫;息烽縣有底寨、小橋河水庫;開陽縣有翁井、東風、冷水溝、永溫、寶林寨、元豐、新橋、拐二、臺子田、十三寸等水庫。其中,紅楓湖水域面積57.2平方千米,是貴陽市最大的人工湖。此外,烏江干流上有烏江渡水庫、東風水庫和索風營水庫。
貴陽市植被類型多種多樣。主要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或灌草叢)3個植被型組,23個群系。針葉林包括馬尾松林、柏木林和青巖油杉林3個群系;闊葉林包括欏木石楠林、米櫧林、西南米櫧林、紅淡比林、貴州紅山茶林等12個群系;灌叢(或灌草叢)包括月月青灌叢、火棘、小果薔薇灌叢、櫟類灌叢、馬桑灌叢、窄葉蚊母樹河灘灌叢、蕨菜灌草叢等8個群系。根據植被生長發(fā)育的土壤-基質的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型:酸性土植被、鈣質土植被、水生植被與沼澤植被。針葉林中的青巖油杉林以及常綠闊葉林中的紅淡比林、川桂林和貴州紅山茶林為貴陽特有的森林植被。
貴陽市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雨熱同季,植被類型多樣,自然景觀復雜,這為動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野生動物較豐富。有脊椎動物35目、108科、478種。分別占貴州省脊椎動物37目、129科、1058種的94.59%、83.72%和45.18%。其中獸類有8目、22科、105種,鳥類有18目、58科、259種,爬行類有2目、7科、30種,兩棲類有2目、8科、16種,魚類有5目、13科、68種。
獸類中的長吻鼴、貴州菊頭蝠、復齒鼯鼠、黑腹絨鼠、大絨鼠、高山姬鼠6種為中國特有種。鳥類中的灰胸竹雞、紅腹錦雞、寶興歌鶇、黃腹山雀、藍鹀5種為中國特有種。魚類中的貴州擬?為貴陽特有種;寬頭四須鲃為貴州特有種。無脊椎動物中,貴陽市特有的陸生貝類有奇異阿勇螺、貴陽喇叭螺、水田壩貝喇叭螺、南江貝喇叭螺、修文貝喇叭螺、南江擬管螺、白脈真管螺和貴陽彎螺8種。貴陽特有昆蟲極為豐富,有260種以上。野生動物中有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種類。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林麝和黑鸛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39種。列為貴州省重點保護動物的蛙類有紅點齒蟾、中華蟾蜍指名亞種等14種,貴州省重點保護動物的蛇類有平鱗鈍頭蛇、王錦蛇、黑眉錦蛇等16種。
截至2019年,貴陽市有國家Ⅰ級古樹314株、國家Ⅱ級古樹744株、國家Ⅲ級古樹2648株。

貴陽市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371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1%;低于國際人均缺水警戒線1760立方米/年。按照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在1000~1700立方米屬于中度缺水這一標準,貴陽市是一個中度缺水城市,以資源性缺水與工程性缺水為主。
貴陽市被開發(fā)利用的礦產有近20種,形成一定生產規(guī)模的礦山有鋁土礦、磷、煤、熔劑灰?guī)r、冶金用砂巖、水泥原料、磚瓦原料、砂石等10多種。貴陽市查明資源儲量的239處產地中,約有二分之一產地已被開發(f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