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因技術而發展,因時代而改變。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智慧園區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智慧園區建設逐漸進入深水區。新時代、新環境和新技術的應用,對智慧園區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代表的數字技術與城市的千行百業融合“發酵”,正在加速城市主體的智能升級,伴隨城市的不斷生長、演進、迭代,驅動城市從物質文明走向物質與數字世界共生共榮的數字智慧文明。智慧園區作為智慧城市的主要單元,是經濟高效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是實現雙碳戰略的主戰場,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落腳點,是未來社會的發展縮影和示范載體。

當前,園區逐步走上轉型迭代的道路,中國智慧園區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浪潮,探索更集約、更綠色、更高效的增長方式。在新技術和新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園區業務場景和商業模式不斷升級和革新,向著一體化、生態化、定制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空間不斷演進,助力智慧園區建設開啟新的篇章,共“營”未來。
放眼全球,數字化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智慧城市承載國家數字化戰略,成為全球競爭的重要著力點。而園區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已經成為全球一流城市邁向智慧城市“試驗場”,扮演著領航者的角色。各國都在積極嘗試開展智慧園區建設,踐行要素創新、綠色低碳、敏捷感知,以人為本、實用至上等核心發展理念,并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國家戰略指引下,近年來,國家各部委、各行業機構也頒布了一系列與智慧園區相關的政策指導意見,為園區的智慧化建設與數字化轉型提供指引,以及良好的政策環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需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園區作為人員生產生活的主要載體,是實現國家戰略的主要落腳點。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面對“十四五”發展目標,國家對智慧園區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智慧園區的建設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我國數字經濟在GDP的貢獻已超過三分之一,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對GDP貢獻率會超過50%。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對各行業融入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園區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園區經濟已成為我國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助推器。
中國正式進入“數字紅利”大規模釋放時代,在此背景下,園區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數字化等方面居于重要位置,利用數據的力量開展產業/企業服務、賦能園區產業/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充分挖掘數據要素的價值,對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從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看,“十四五”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人的全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園區為人們生產生活的主要載體,作為鏈接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的重要紐帶,將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和使命。
無論是以人為本的“未來社區”模式探索,北京冬奧會中智能防疫機器、智能穿梭、高科技運動服、智慧化的觀察體驗等科技服務于人的核心發展理論。充分運用數字技術,為廣大人民提供高效、舒適、綠色、安全的服務體驗,是智慧園區建設的“初衷”。
從綠色低碳角度來看,在國家“雙碳”政策大環境下,園區是實踐“雙碳”戰略的關鍵戰場,也是主要碳排放來源之一。據統計,以工業園區碳排放為例,已達全國總排放量的31%;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碳達峰。截止2020年,全國已開展51個工業園區,400余個社區的低碳試點,零碳城市,開發區的建設正在加速,產業和基礎設施綠色轉型的部署不斷完善。到2025年,局部建設零碳園區被正式提上日程,綠色零碳已成為園區發展的硬約束。
可見,園區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隨著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應用與深度融合,智慧零碳園區,全場景智慧園區,全生命周期共建等成為園區發展新趨勢。智慧園區將進入全新的階段,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為社會帶來新的價值。
綠 天 使 產 業 園
聚產業·匯人才·創價值
打造新時代新興產業集群
以“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的服務模式
全方位賦能企業發展
聯系方式:
咨詢熱線:400-628-1280
網址:http://www.hbbothwin.cn/
地址:青島市山河路702號綠天使產業園運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