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本市場風云涌動,中國銀河證券與中金公司并購重組傳聞引發行業震動,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頭部券商頻頻釋放整合信號。這場“證券業并購風暴”不僅折射出國資央企優化資源配置、打造行業龍頭的戰略意圖,更揭示了當下經濟發展的深層邏輯——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整合,從規模競爭到效率革命。
在這一背景下,招商引資領域也迎來全新變量:“并購招商”正取代傳統模式,成為地方政府盤活存量資產、加速產業升級的破局利器。


并購招商成“新寵”?四大核心因素
當前,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資源閑置問題凸顯。通過并購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既能快速獲取技術、市場、人才等核心資源,又能避免重復建設,契合“去粗取精”的產業升級邏輯。
注冊制改革、并購重組融資工具創新(如定向可轉債、產業基金參與)降低了并購門檻。地方政府亦出臺專項政策,鼓勵通過并購引入優質資本,如上海“并購貸款貼息”、蘇州“并購風險補償基金”等。
面對行業競爭加劇,龍頭企業通過橫向并購擴大市場份額,中小企業則傾向以“被并購”換取生存空間。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合并后更名為“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規模超萬億元;大智慧換股被湘財股份吸收合并,獲得資本支持,實現業務協同與生存轉型。
傳統“增量招商”成本高、周期長,而并購招商可快速激活本地存量企業,實現“老樹發新芽”。蘇州實施 “存量激活+鏈主招引” 計劃,對引入外地龍頭企業并購本地企業的交易,給予并購金額3%的財政補貼。


顛覆or進化?三大變革
并購不再局限于單個企業交易,而是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展開。中芯國際并購上海硅產業集團,突破12英寸大硅片“卡脖子”技術,實現28nm以上制程硅片100%國產替代。打通“硅材料-晶圓代工-芯片設計”產業鏈,減少對日韓供應商依賴。
企業更看重地方政府的并購配套能力:產業基金能否跟投?法務盡調是否高效?人才安置方案是否完善?政府需從“政策優惠提供者”轉型為“專業服務集成商”。
并購招商注重盤活存量廠房、設備等閑置資產,降低土地開發依賴。某破產晶圓廠閑置的8英寸半導體生產線被中芯國際以1.2億元收購設備并改造為成熟制程產線;原廠房轉型為半導體材料倉儲中心,產能利用率達80%。


政企園如何應對,搶占先機?
地方政府:構建"并購友好型"生態
設立并購專項基金,提供“股權+債權”組合融資
搭建并購信息平臺,撮合標的方與投資方精準對接
建立并購“快速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如“一窗受理、并聯審批”)
企業:主動擁抱資本化生存
中小企業可提前梳理核心技術、專利等“并購價值點”
龍頭企業需制定并購戰略地圖,關注補鏈型、技術型標的
借助專業機構(如綠天使集團)設計交易結構,規避風險
產業園:打造"并購賦能中心"
提供并購全流程服務:從標的篩選、估值談判到投后整合
聯合律所、會計所、券商組建“并購服務聯盟”
針對被并購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培訓,減少整合摩擦
并購招商將走向何方?
未來3-5年,并購招商將呈現三大趨勢:
區域分化加劇:擁有專業化服務能力、產業配套完善的地區將成并購高地;
“反向并購”興起:本土企業通過跨境并購獲取技術品牌,反向提升區域吸引力;
ESG導向增強:環保、社會責任等指標成為并購評估關鍵要素。
并購招商不僅是資本的游戲,更是區域經濟重塑競爭力的戰略抓手。綠天使集團作為行業內極具影響力的產業生態服務商,構建了一套完備且高效的 “資源對接 + 落地服務” 全鏈條服務體系。依托集團廣泛且強大的資源網絡,將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各方緊密聯結,精準匹配需求,為各方提供豐富的項目資源。組建專業的服務團隊,提供涵蓋政策解讀、項目申報、企業孵化、市場拓展等多個領域的服務,為政府與企業提供全流程、定制化的貼心服務,助力政府與企業在這場變革中搶占制高點。